空氣品質感測器測試服務平台-收件暫停至2021/6/15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5/17/2021 因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雙北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工研院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即日起測試平臺收件暫停至2021/6/15,仍可受理2021/6/15日後之預約申請,相關內容,如有疑問, 歡迎與我們聯繫: TsaiYin@itri.org.tw/ Tel:03-5732204,林小姐 。 angel820613@itri.org.tw/ Tel:03-5732253,黃小姐。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溫濕度對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讀值影響 - 12/25/2018 目的 觀察在相同微粒質量濃度下,溫濕度變化對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讀值影響情形。 方法 使用霧化器於「水霧產生位置」,產生固定質量濃度之氯化鉀微粒,並變換測試系統內之溫濕度,觀察各環境下PM2.5感測裝置分析值與參考分析儀分析值之差值。 結果 縱軸為器差值(感測裝置-參考分析儀),橫軸為絕對濕度(水於空氣中濃度),數據點上標註為相對濕度。 受測PM2.5感測裝置(X)在固定溫度但相對濕度上升時,有正偏差逐漸上升趨勢(藍色與紅色線)。而在相同相對濕度,但溫度較高時(此時絕對溼度較高),正偏差情形亦較明顯。 結論 此現象成因應為:在不同濕度下,微粒外層含水量不同,抑或微粒粒徑分布改變。此兩項皆使微粒的光散射特性改變,造成感測裝置分析值偏高現象。 在使用簡易型PM2.5感測裝置時,需留意溫濕度造成的較高濃度讀值。此次測試結果顯示,最高可高於參考儀器讀值約40μg/m3。 閱讀完整內容
水霧對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影響 - 12/25/2018 目的 模擬外界環境起霧的狀態,觀察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與分析儀的分析值是否受霧珠影響。 方法 測試系統示意圖 使用霧化器於「水霧產生位置」,產生只含潔淨水之霧珠,並觀察此環境下PM2.5感測裝置與分析儀分析值隨時間變化情形。 結果 結論 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與分析儀,因無法分辨霧珠與真實汙染源之PM2.5,或水霧附著在光學感測模組上,而產生讀值。 另外,對於無除水功能,但具溫溼度補償功能之光學式PM2.5分析儀,亦無法避免此影響。 因此,在起霧的環境中使用光學式PM2.5時,需留意水霧造成的偏高讀值。此次測試結果顯示,偏差可達約30μg/m3。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