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感測器測試服務平台-收件暫停至2021/6/15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5/17/2021 因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雙北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工研院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即日起測試平臺收件暫停至2021/6/15,仍可受理2021/6/15日後之預約申請,相關內容,如有疑問, 歡迎與我們聯繫: TsaiYin@itri.org.tw/ Tel:03-5732204,林小姐 。 angel820613@itri.org.tw/ Tel:03-5732253,黃小姐。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溫濕度對光學式PM2.5感測裝置讀值影響 - 12/25/2018 目的 觀察在相同微粒質量濃度下,溫濕度變化對光學式PM$_{2.5}$感測裝置讀值影響情形。 方法 使用霧化器於「水霧產生位置」,產生固定質量濃度之氯化鉀微粒,並變換測試系統內之溫濕度,觀察各環境下PM$_{2.5}$感測裝置分析值與參考分析儀分析值之差值。 結果 縱軸為器差值(感測裝置-參考分析儀),橫軸為絕對濕度(水於空氣中濃度),數據點上標註為相對濕度。 受測PM$_{2.5}$感測裝置(X)在固定溫度但相對濕度上升時,有正偏差逐漸上升趨勢(藍色與紅色線)。而在相同相對濕度,但溫度較高時(此時絕對溼度較高),正偏差情形亦較明顯。 結論 此現象成因應為:在不同濕度下,微粒外層含水量不同,抑或微粒粒徑分布改變。此兩項皆使微粒的光散射特性改變,造成感測裝置分析值偏高現象。 在使用簡易型PM$_{2.5}$感測裝置時,需留意溫濕度造成的較高濃度讀值。此次測試結果顯示,最高可高於參考儀器讀值約40$\mu g/m^3$。 閱讀完整內容
如何正確解讀型式驗證實地場域測試報告內文 - 5/10/2018 在您收到本中心所提供的型式驗證實地場域測試報告時,您知道如何正確解讀報告內文嗎? 其實看懂報告並不困難,以下節錄幾個重點和大家分享。 【型式驗證的運作模式】 首先,型式驗證的運作模式是 先執行實地場域測試,再執行實驗室測試 。兩個測試使用的感測裝置為 同樣的一式三組 , 且在執行測試時,會 拍照存查(包含外觀與內部架構) ,並記錄感測裝置所使用之感測元件的生產國別與詳細量測原理 ,以利後續的規格確認與審查(相關資訊將列為檢測機密,除附載於測試報告附錄及提供給環保署權責單位外,不對外公開)。若感測裝置屬布建計畫使用,那麼於實地場域測試過程 不建議放置於遮蔽箱 ,而感測裝置尺寸大小亦有其限制。當該同樣的一式三組感測裝置均申請並完成實地場域測試和實驗室測試,且均出具紙本報告後,才算完成型式驗證作業。 【實地場域測試方法】 有鑑於本項測試目的為模擬感測裝置在實地環境布建後的性能表現,所以測試的 三組同型號 裝置 應與布建時樣態相符 。 【實地場域測試評估參數】 實地場域測試包含4項評估參數(模組內變異、相對器差、相對係數以及數據接收率)均會以量化方式呈現在測試報告正文第I項的測試結果中。 【實地場域測試報告正文解讀】 測試報告正文除了以 量化 方式記載上述4項評估參數之外,另於第II項測試說明的第5點載明下列事項: 量測原理; 數據紀錄方式; 其他。 詳細而言,量測原理將依照廠商提供資訊記載於測試報告中。數據紀錄方式以能夠 儲存於感測裝置內建記憶卡 或 可於測試現場連接至本中心的電腦 為首選,以避免其他非經由本中心直接獲得之測試數據所可能產生的不必要爭議。若感測裝置有額外功能或執行測試時的其他細節,將於其他項次中註明。以感測裝置大小為例,若感測裝置大小超過本中心建議規範( 感測裝置尺寸(長/寬/高)之最長邊不超過20公分,剩餘兩邊不超過15公分 ),可能影響實驗室測試環境(例如:細懸浮微粒濃度分布不均),進而影響測試結果。 【實地場域測試報告附錄解讀】 現行測試報告附錄以 非量化 方式記錄多種訊息,藉此了解上述4項評估參數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舉例來說測試報告附錄的內容可包括感測裝置模組內變異、感測裝置相對器差分析圖、感測裝置之質量濃度與參考方法之質量濃度線性迴歸分析... 閱讀完整內容